2019 统编人教版高中数学 A 版必修一教学计划
鉴于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,基础差,问题很多。有些学生解方程、解不等式甚至连分数的加减法都不会。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,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,任务很艰巨。 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。
一、指导思想
准确把握《教学大纲》和《考试大纲》的各项基本要求,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,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。针对学生实际,不断研究数学教学,改进教法,指导学法,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,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,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,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。
二、教学准备
1 暑期都参加了新教材培训,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,大致了解了教材编写的总体框架及各部分的设计主要特点。
2、深入钻研新教材。以教材为核心,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,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,结合专家的讲座,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,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、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。
3、准确把握新大纲。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,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,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。同时,在整体上,要重视数学应用;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。如增加阅读材料(开阔学生的视野),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。
4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。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,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,以学生为主体,构建新的认识体系,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。
5、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。用好章头图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;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,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;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,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;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。
6、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。 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。
三、教学内容
必修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其实与改革前的内容与顺序基本一致,必修第一册将原版人教A版教材中的必修一、必修四的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以及必修****等式部分合在一起,还将命题、常用逻辑用语原先出自选修的内容合并成第一册的内容。
内容变化:
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
删减了命题及其关系——原命题、逆命题、否命题、逆否命题
删减了简单的逻辑连结词“或”、“且”、“非”
增加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,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的关系以及充要条件与定义的关系。
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、方程和不等式
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
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在函数的概念的内容中删去了映射
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
第五章 三角函数
在三角函数里删去了三角函数线(正弦线、余弦线、正切线)
四、课时安排:
开学初各班都安排了高中和初中数学知识衔接,高中数学学习常用方法的介绍等方面的教学。
第一章《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》 课时分配(13课时)
1.1 集合的概念 2课时 9月 3-4日
1.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课时 9月 7-8日
1.3 集合的基本运算 2课时 9月 9-10日
1.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课时 9月 11-14日
1.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课时 9月 21-24 日
章末小结与测试 3课时 9月 25-27日
第二章《一元二次函数、 方程和不等式》 课时分配(12课时)
2.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3课时 9月 28-30日
2.2 基本不等式 2课时 10月 9- 12日
2.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、不等式 5课时 10月 13-17 日
章末小结与测试 4课时 10月 19-21日
第三章《函数概念与性质》 课时分配(15课时)
3.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4课时 10月 24-28日
3.2 函数的基本性质 5课时 10月29日-11月5日
3.3 幂函数 3课时 11月 9-14 日
3.4 函数的应用(一) 3课时 11月 15-18 日
章末小结与测试 3课时 11月 19-22 日
第四章《指函数与对数函数》 课时分配(16课时)
4.1 指数 2课时 11月 24-25 日
4.2 指数函数 3课时 11月 26-29 日
4.3 对数 2课时 11月 30-31 日
4.4 对数函数 3课时 12月 2-4 日
4.5 函数的应用(二) 3课时 12月 5-8 日
章末小结与测试 3课时 12月 9-13 日
第五章《三角函数》 课时安排
5.1 任意角与弧度制 3课时 12月 14-17 日
5.2 三角函数的概念 3课时 12月 18-20 日
5.3 诱导公式 3课时 12月 21-24 日
5.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课时 12月 25-27 日
5.5 三角恒等变换 3课时 12月 28-31 日
5.6 函 数
4课时 1月 1-5 日
5.7 三角函数的应用 3课时 1月 6-9 日
章末小结与测试 3课时 1月 10-15 日
期末综合复习与测试
第一章综合复习 3 课时 1 月 16-18 日
第二章综合复习 3 课时 1月 19-20日
第三章综合复习 3 课时 1月 21-23日
第四章综合复习 3 课时 1月 24-25日
第五章综合复习 3 课时 1月 26-27日
综合复习
五、使用中的困惑
1、新教材章节采用“模板式”螺旋上升,每章节教学内容多,且在广度和能力要求上远远多于旧教材,学生短期内完成新课学习并形成能力,有较大困难,特别是对于我们青山中学的学生。
2、课时紧张。每周六个课时很难处理完相关练习。
六、教学策略
为了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,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,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,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,逐步提高学习成绩,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,形成基本能力。培养优秀计划要落到实处, 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, 挖掘他们的潜能,从培养能力入手,训练良好学习习惯,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缜密的思维,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导后进生活动,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
成绩。
工作内容:
(一)优等生:拓展高考知识,拓宽知识面,促进其能力持续发展。鼓励参与班级管理,自发组成各种兴趣小组,指导其他同学学习。鼓励多作数学笔记及错题集,并和同学分享学习方法。
(二) 学困生:补差的工作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,会做题,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,鼓励他们大胆问问题,虚心向别人请教。多关心学困生的学习,老师对他们做到有耐心、有信心,同时也要多给他们布置任务,比如初中没学习懂的东西或者在新课学习中遗留下来的问题,要督促他们用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部分内容。除老师的帮助外,还应调动起优等生辅助他们学习,让他们一起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。
(三)中等生:鼓励他们向优等生靠齐,多对学习方法和他们做一些交流。对该部分同学布置问题时应循序渐进,由易到难。在讲解题时,多他们灌输学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。
主要措施:
l. 课外辅导,利用课余时间。
2. 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。
3. 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,差生加以学习。
4. 课堂上创造机会,用优生学习思维、方法来影响差生。
5. 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,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。
6. 采用激励机制,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,并鼓励其继续进取,在优生中树立榜样,给机会表现,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。
7. 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,给予正确引导,朝正确方向发展,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,提高学习成绩。
8. 重视中等成绩学生,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。
9. 必要时与家长联系,协助解决差生的学习问题。
金寨县青山中学高一数学组
2020年11月7日
撰稿:张成晨 供稿:教科室